今天也踩坑了,希望各位跨境同學注意下,來講一講我剛剛經歷的一次“支付翻車事件”。
想不到出海筆記Alan也會有踩坑的時候,好在被坑的錢不多,幾百塊,當買個教訓把。
一句話總結:
能用實體信用卡,就別圖省事用虛擬卡!
除非你對收款商家 100% 信任,否則真的因小失大。
事情是這樣的,別急啊先耐心看完前面的鋪墊:
今天網上買一個線上服務,大家都知道,國外服務一般用信用卡支付的。
而我們一般網上的電子錢包,大家亞馬遜或者獨立站收款都會有萬里匯worldfirst, payoneer派安盈等作為中轉,而這些機構都會提供一個虛擬信用卡,通常好處是交易有返現,但不同于我們平常的實體信用卡,這些都是預付的。
下面做了個對比舉例:
虛擬電子信用卡和普通銀行信用卡在幾個關鍵點上是不同的:
總結來說:電子信用卡更像“預付卡/電子錢包”,一旦支付出去就難直接撤回;而?信用卡消費在遇到問題時,消費者保護機制更完善。
重點就是這里了,
結果付完就發現不對勁:
客服郵箱發信全部被退回
網站后臺極其簡陋,幾乎像臨時建的
聯系不上任何人……
我立刻打電話給虛擬卡客服,但被告知:“款已付出,很難追回”。
實體信用卡一般有 180天爭議期,銀行大多會站在用戶這邊。
而虛擬卡更像“電子現金”,付出去就很難撤回來。
我為什么勸你別輕易用虛擬卡支付?
很多做獨立站和亞馬遜的朋友,因為收款中間結匯需要,都會用到WF、P卡等的虛擬卡。但它們本質是“預付費電子錢包”,付出的是已經屬于你的錢,而不是“銀行墊付的信用消費”。
一旦遇到釣魚網站、不靠譜商家、甚至純騙子——虛擬卡幾乎沒有任何后悔藥可吃。
這次我估計錢是拿不回來了,后續有進展分享給大家。
更多干貨:全網搜索“出海筆記”
chuhaibiji.com/666?
踩坑后的建議:
盡量使用實體信用卡(尤其是國內銀行發的 Visa / MasterCard);
如果必須用虛擬卡,請確認商家信譽——看評價、查備案、找聯系方式;
大額支付分步測試,先試小金額;
虛擬卡更適合訂閱制、平臺內支付等可信場景。
但這件是最終還是怪自己,懶圖省事,也圖省點手續費,直接電子信用卡,如果用實體的國內信用卡支付,基本安全和召回是有保障的。所以這里奉勸大家一件事,寧愿把資金先回籠,然后用國內信用卡支付,也不要圖省事用這些線上虛擬卡,除非你有100%確保對方商家信譽良好的把握,不能因小失大。
這次我也自我反思:
別圖那點手續費折扣+返現,安全性和資金可控才是第一位的。
吃一塹長一智,也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歡迎轉發給身邊做跨境的朋友,
多一個人看到,少一個人踩坑。
多嘮叨多兩句,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視頻號、抖音、小紅書上涌現出特別多“跨境大神”,個個都在講爆單案例、逆襲故事,好像賺錢特別容易。
但我想說——冷靜,一定要冷靜。
真正在做事的、有沉淀的博主,往往都在堅持輸出深度內容。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靠譜,有一個很實在的標準:去看他有沒有認真寫公眾號。
公眾號需要邏輯、體系、持續的內容力,能反映出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愿意分享干貨。而很多短視頻內容,節奏快、情緒足、金光閃閃,卻往往缺乏真實落地的思考。如果一個人只發視頻、從不寫長文,你就要多留個心:他是不是在引流割韭菜?
說到這里,實話實說,我自己也隨波逐流做視頻、也賣課,但我和團隊一直堅持一件事:有底線、有良心。絕不吹噓“輕松暴富”,堅持分享真實、可落地的干貨。內容的價值,終究會說話,粉絲也會真正認可。
再問一句:你相信那些號稱“十億級賣家”的人,不去忙自己的大生意,反而天天給你分享“成功秘訣”,還只收9.9?或者自己不去掙錢確告訴你一個攢錢的項目?又或者告訴你小伙子無學歷無背景緊靠無貨源憑一個點子或者設計一年賺幾千萬美金?請問這符合常識嗎?
建議大家:
少刷那些讓人焦慮的“成功短片”,多靜下心讀一些有體系的干貨。哪怕是看看知乎,也比被算法塞滿“逆襲神話”來得強。
苦口良藥,忠言逆耳。跨境不易,清醒一點,咱們踏實走好每一步。共勉!
白嫖時間!!!
更多獨立站干貨可以
猛點下面看精華的匯總
^^^^^^^^^^^^^^^^^^^^^^^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