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賣家到底能賺多少錢?
大概率上限就是你這個品類白牌的收入天花板。
規模確實可以足夠大, 但是不短的平臺賬期+流量成本讓大家都很焦慮。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在說品牌化轉型。
但一說到做品牌,大家就很容易被服務商洗腦,然后去做一些有的沒的無效曝光。
我覺得吧,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
對于大部分外貿和產品背景的亞馬遜老板來說,品牌化轉型最現實的路徑其實是做社群。
而做品牌社群最大的難點,其實不在于怎么做。
戰術層面上的社群運營策略,市面上已經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案了。只要老板能夠沉下心來做長期投入就好。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產品應不應該做社群?
什么是社群品牌?
根據我的觀察,能通過社群起家的產品,通常有這幾個特征:
1.有學習曲線:比如咖啡器具、攝影裝備、戶外用品。 用戶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如何進階,這就有了持續交流的動力。
2.有改裝空間:比如汽車配件、電腦硬件、模型手辦。 用戶可以DIY,可以個性化,每個人都能玩出自己的花樣。
3.有身份標簽:比如潮玩、奢侈品、小眾運動裝備。 用戶通過產品表達自己是誰,需要找到同類,需要歸屬感。
4.功能持續迭代:比如智能家居、健身器材、美容儀器。 產品會不斷升級,用法會不斷進化,總有新東西可以討論。
那如果我的品類就是絕對的標品呢?
是不是品牌化轉型就徹底沒戲了?
其實吧,通過產品功能的創新和人群的重新定位,理論上所有產品都可以成為社群品牌。
萬物皆可社群。
我們拿手機殼舉例。
普通手機殼確實沒什么好聊的。?
但如果你把它重新定位成"每日穿搭配件",針對時尚愛好者的配飾單品, 這東西突然就有討論度了。
Casetify大呼內行。
你也可以包裝成"藝術家限量款",每個月邀請不同的獨立藝術家設計。?
總有小眾的收藏者群體們能聊一整年。
再或者,做"環保主義者手機殼",用海洋垃圾回收材料制作。?
每個手機殼背后都是一個環保故事,社群里討論的就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關鍵是,你要為你的產品找到一個"支點",把功能型產品撬動成文化型作品:
這個支點可以是一個特定人群,也可以一種生活方式,更有甚者化身成為一波社會議題的嘴替。
因為說白了,產品只是載體。
人們買品牌的底層邏輯,永遠是在buy in共同的價值感和社會認同。
那既然大家已經在亞馬遜上證明了自己,如果能通過社群實現品牌溢價,為什么不試試?
我堅信,沒有做不成社群的好產品,只有找不到杠桿的爛公司。
品牌化轉型這條路,沒人能獨自走完。
找對方法重要,找對同行更重要。
我們一起加油!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品牌出海的打法,歡迎加入我們的付費社群:
??跨境電商選品課?- 手把手教你找到能做品牌的好品類。
??品牌出海萬字知識庫?- 每月更新最新案例和方法論。
??1V1文字免費答疑?- 你的問題,24小時內必有回復。
??會員專場直播答疑?- 每月線上研討會,分享硬核營銷干貨。
365RMB永久會員(限額500名), 歡迎有需求的老板+V: yztfc123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