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企業正以資本為帆、技術為舵,從單一產品輸出邁向全價值鏈出海。上周,66億港元總部落地、北極航道首航破冰、自動駕駛遠征四海——一場覆蓋制造、物流、金融與科技的“深水區遠征”已然啟程。 全球布局多點開花 香港銅鑼灣的港島一號中心迎來新主人。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聯合投資66億港元,購置13層寫字樓設立雙總部。這一戰略錨點標志著阿里系將以香港為跳板,加速國際業務拓展。同期,阿里云在迪拜的第二座數據中心正式啟用,全球可用區增至92個,為中東數字化注入新動能。 車企出海策略呈現差異化深耕。理想汽車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開設首家海外零售中心,以增程電動車切入中亞市場,并首次采用本地授權經銷商模式。小鵬汽車在迪拜建立數字化配件倉,優化中東及非洲售后響應;比亞迪則斬獲新加坡L4級自動駕駛巴士試點項目,成為該國首個官方認證的高階自動駕駛公共交通案例。 ? 物流通道破冰突圍 北極航道迎來歷史性首航!“伊斯坦布爾橋”號貨輪從寧波舟山港出發,穿越北極東北航道,歷時26天抵達波蘭格但斯克港。這條“冰上絲綢之路”串聯中國四大港口與歐洲四大樞紐港,較傳統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20天以上,時效優勢改寫中歐貿易物流格局。 時效革命正重塑全球供應鏈邏輯。北極航線為光伏組件、電動汽車等高時效需求貨物開辟新通道,企業庫存可降低40%。菜鳥同步升級全球大促物流方案,推出“全球五日達”“海外倉隔日達”等服務,以分鐘級配送刷新跨境電商履約標準,助力中國制造高效觸達全球消費者。 ? 政策賦能制度型開放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向“全球資源配置中心”轉型。通過制度型開放、數字生態構建與產教融合三大路徑,區域正突破傳統“世界工廠”定位。廣交會期間,《世界認證“地圖”2.0》正式啟動,以數字化工具破解企業國際認證信息壁壘,推動合格評定服務貿易便利化。 跨境金融基建持續升級。中國人民銀行與澳門金管局簽署跨境支付互聯互通備忘錄,深化清算系統對接。海關總署同步優化跨境電商監管模式,提升通關規范化水平,為出海企業構筑合規護航體系。 ? 資本驅動技術遠征 機器人賽道迎來資本熱潮。云跡科技登陸港交所,開盤大漲49.37%,募資5.9億港元。其配送機器人已落地超30000家場景,全年完成服務超5億次。愛詩科技完成1億元B+輪融資,旗下AI視頻工具PixVerse用戶破億,年度經常性收入超4000萬美元。 自動駕駛領域融資規模再創新高。九識智能獲螞蟻集團領投數億美元,其L4級無人駕駛車隊在國內快遞市場占有率超70%,業務覆蓋四大洲。“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馬智行通過港交所聆訊,年內連獲盧森堡、新加坡、迪拜多地許可,加速技術出海落地。 ? 區域樞紐戰略升級 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正崛起為出海“黃金跳板”。10月18日,“從海南出發”企業出海計劃在海口啟動,吸引全球產業鏈布局落地。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陸志遠指出,封關運作將推動海南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區域合作深化“一帶一路”紐帶。首屆全球合作伙伴峰會提出,中國企業需強化與東南亞、中東的產業協作通道,通過屬地化人才培養實現技術本土化。比亞迪新加坡自動駕駛項目、小鵬中東配件倉等案例,均彰顯“全球網絡+本土實踐”的雙軌策略。 ? 深水區遠征的啟示 出海模式已發生質變。從阿里資本布局到北極航道貫通,從自動駕駛技術輸出到海南制度型開放,中國企業正以資本、技術、品牌、商業模式“四位一體”組合拳重構全球價值鏈。這種全要素出海不僅優化全球資源配置,更通過屬地化運營實現與當地經濟共生。 未來航向需兼顧創新與風控。專家建議,企業可探索現實資產代幣化等金融工具突破資本邊界,但需堅守合規底線。隨著粵港澳制度型開放深化、“冰上絲綢之路”運能釋放,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遠征將更趨系統化、生態化,逐步掌握全球價值鏈話語權。 ? END 關注我們 立即掃碼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