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影視颶風TIM與羅永浩的對談中,提到一個驚人的數據,他們的電商獲客效率是普通電商的 15倍。這個倍率差得益于影視颶風的社交影響力與社交話語權,內容創作者所獲得的認可度,大幅降低了電商獲客的成本。
今天我們談一個非常本質的問題,誰在影響大眾流行,誰在塑造大眾價值觀?放到營銷行業,這個問題就變成——誰在定義消費爆款?
從歷史邏輯梳理,以前大眾價值觀由文學、藝術、影視等內容來塑造,好萊塢大片中一個吸煙的鏡頭可以帶來數億的商業價值,但是現在呢?傳統領域的內容開始衰落,而社交網絡對大眾的影響力正越來越強。
我們洞察發現,那些在社交網絡擁有話語權的年輕人,他們在定義大眾流行。落實在營銷層面,社交話語權如何定義消費爆款,又是通過什么路徑實現的?
以下,Enjoy:
一、消費力,是社交話語權的變現

首先談談消費力如何產生,是什么在引導消費決策?
大眾普遍的消費路徑是:先產生需求,不管是主動需求還是被動看到廣告產生需求,然后大家不著急下單,也懶得自己去研究,直接去社交網絡看別人怎么評價,看看別人的經驗,比如我身邊的大多數人,先去小紅書找找博主對產品的筆記評價,再決策要不要下單消費。
本質上,很多人把思考決策的權利讓渡給了更有經驗的博主,或者更資深的消費者。基于此邏輯,從消費端和品牌端來理解社交話語權的價值。
首先是消費端,在大眾消費路徑中,博主和資深消費者成為超級節點,扮演消費向導的角色。影視颶風以內容獲得影響力,通過電商來變現。李佳琦直接獲得超級消費影響力來賣貨。更多的博主則是通過消費場景的內容創作來協助粉絲做消費決策。
不管是哪一種路徑,首先要有社交話語權,然后將其變現為消費力。在營銷生態中,這個超級節點的價值越來越大。不止是賣貨,也塑造品牌,創造消費流行。
從品牌端,一個新品上市,最重要的品牌資產將會是“社交信任背書”。
這幾年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品牌在傳統廣告營銷上的縮減,在社交網絡的達人博主端的投入越來越大。短線通過直播賣貨和短視頻跳轉直接帶動銷售,中長線通過產品內容的測評、種草、經驗分享等形態,為新品沉淀內容資產,長期為消費者做決策輔助。
從營銷廣告層面,博主收錢會不會做虛假或夸大傳播?這幾年我們看到無數翻車退網的大網紅,就是如此,想要長期經營,信任口碑就是最重要的資產,加上廣泛的輿論監督,在品牌內容領域,正逐步形成正向良性的內容循環。
帶有“俯視感”的明星代言與電視廣告,正在被更平視、更互動的社交影響力者所瓦解。年輕人,或者說掌握社交話語權的年輕人,將會成為品牌的終極代言人。
不管一個品牌的最終消費者是否是年輕人,都由掌握社交話語權的年輕人來塑造。而消費爆款的產生,本質上也是社交話語權的變現。
接下來我們談談,在社交環境下,一款新品到爆品的生長路徑。
二、小紅書:“大家”定義新品

去年小紅書推出“寶藏新品”營銷IP,今年進一步升級為新品解決方案,從研發共創到上市打爆,再到長線經營的全路徑打通,在這個路徑中,小紅書的差異化在于有大量的博主與資深用戶分享筆記種草,這構成了最重要的品牌資產。
所以小紅書的“寶藏新品”營銷,本質上是有“大家”來定義,大家出品。
我們從三個層面談談一款新品在小紅書的生長之旅,從誕生前的孕育,到上市時的飽和投放爆發,到后續的可持續運營。展開講講:
1、開品:買點定位,眾測打分

新品在上市前,平臺能力最大化賦能新品孵化期的迭代,使其在上市時更具成為大眾爆品的潛力。
首先是開品期的買點定位。基于用戶決策鏈路與產品概念表達,對新品的概念與買點從消費者視角進行調整和包裝。在小紅書站內基于過往沉淀下來的大數據,進行人群洞察、內容洞察、情感洞察,以及品類關鍵詞的搜索趨勢,更精準定位消費者的買點。
比如產品有5個不同角度賣點,消費者更容易買單的是什么。比如口紅有多款色號,最近流行什么,應該主推哪一款。產品要綁定什么趨勢場景與興趣人群等等,這些通過科學工具提前鎖定,精準定制新品在小紅書的營銷語言。
其次要做一場“寶藏新品出品會”,邀請到資深小紅書用戶、垂類KOL、明星名人、買手以及垂類媒體,組建寶藏新品出品人團隊,基于實用性、情緒價值、趨勢性、好審美幾個標準維度進行測評綜合打分,然后給出新品的體驗反饋,在上市前進一步優化迭代新品。
甚至還會征集用戶的新品愿望,挑選出呼聲比較高的新品需求,然后聯合品牌做出來。上周在金投賞現場做了“新品樹洞”,用一個曲面裝置,將前期站內征集來的新品愿望在線下滾動播放,同時線下金投賞的所有嘉賓用戶,可以通過掃碼許愿新品實時投遞在大屏幕上。
當機制與生態足夠成熟,大部分新品都會是品牌、平臺、用戶三方共創,甚至最好是需求先行的共創。
2、爆品:飽和打透,閉環轉化

現在年輕人的消費閾值很高,且更關注流行,所以寶藏新品在上市冷啟動期間,選擇高舉高打,線下創造事件場,線上全站多維度飽和營銷,突破消費閾值,在一定范圍內創造消費流行。
在內容層面,一是打造新品線下事件“城中新事”,比如4月份在上海做了“春日開新小會”,6月在長沙的“長沙生活夜市”,9月在成都的“新品說明書”等等。同時也可以聯合打造首發發布會,官宣代言人等品牌事件。二是在博主端,形成頭部博主作為KOL引領,中腰部博主強化新品買點,資深用戶擴大規模,繼而引導更多真實用戶產生筆記內容,形成全面立體的內容結構,完成新品內容冷啟動,促進爆品的形成。
在閉環轉化層面,所有內容筆記都可直達商卡掛鏈,周四新品頻道會重點推薦,店鋪直播與達人直播節點爆發。以及站外的天貓、京東,小紅星、小紅盟等多種形式的外鏈跳轉。站內形成閉環,站外也可以即時轉化,形成從種草到購買的全鏈路打通。
3、長線:資產沉淀,可持續增長

在很多新品營銷中會出現爆發后斷崖式下跌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長線規劃與內容資產沉淀,導致后續銷售乏力。
小紅書寶藏新品的爆發期,既是產品銷量的爆發,也是品牌內容資產快速積累的時期。
得益于小紅書用戶的搜索習慣,這些內容筆記將長期成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輔助。品牌在長銷期通過精細化經營,私域沉淀等手段,持續吸引新用戶,并促進老用戶復購,讓新品成為品牌大盤中穩定產生銷售的產品,擴大品牌的整體銷售規模。
所以我們看到,小紅書在消費內容層面構建起了非常完善的內容生態,創作端不同品類到不同層級的博主KOL,以及樂于分享的資深消費者。用戶端也已經習慣在小紅書獲得消費經驗,習慣將筆記內容作為消費決策的重要輔助。
品牌端要思考的問題則是,如何讓自己的新品融入這個生態,寶藏新品則成為品牌在小紅書新品破圈營銷的解決方案。
三、總結與展望

社交話語權正在重塑消費結構,我們洞察到的變革是,掌握社交話語權的年輕人,正在推動消費流行,塑造大眾價值觀與消費觀。最后從三個層面總結與展望:
用戶端:相信個人而非品牌,相信大家而非權威。
首先,相比于品牌第一視角的“廣告”表達,大眾更相信社交影響力者的第三視角表達。過往品牌廣告+權威媒介的結構被瓦解,重新建立的結構是KOL來連接品牌與用戶,作為彼此的媒介。其次用戶相信所有人而非一個人,過往使用明星代言或權威背書,現在則是相信“大家”言論,綜合評價。品牌可以付費購買最大的明星,但無法買通所有消費者,因此大家的評價就會形成良性生態。
消費端:將獨立思考的權利讓渡給社交影響力者。
從消費路徑上看,過往在消費決策時,很多人會反復研究和對比,然后獨立思考做出消費決策。現在的消費路徑則是,在發生需求之后馬上去找其他真實消費者的評價,包括KOL和資深消費者,看看他們不同角度,不同場景的產品體驗,然后再作出決策。
我們看到,社交影響力者的測評與經驗,成為在消費決策中權重越來越高的內容,這將重塑整個消費路徑與消費結構,而這一趨勢將繼續持續下去。
品牌端:重建消費路徑,沉淀品牌內容資產。
賣貨是目的也是手段,如果只是為了當下賣貨,那么品牌就會陷入無止境的投入中,且流量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品牌的目的是為了讓流量成本更低,賣貨效率更高更可持續。
社交影響力者成為消費路徑中的核心節點,那么就要讓這個節點沉淀下來,變得權重越來越高。小紅書的朋友告訴我,很多一年前的筆記還是持續產生觀看,產生消費流量,這就是沉淀下來的價值。
品牌的內容資產越高質、越豐富,流量成本就會越低,也更容易實現長線穩定的銷售。
品牌可以將內容分成3個維度,品牌價值、產品賣點、消費場景。比如品牌價值內容少而精,產品賣點與消費場景則是隨著每次新品迭代而持續積累,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輔助。
對于品牌方來說,未來很長時間內,都需要與社交影響力者共建品牌。由衷希望互聯網內容生態可以越來越良性,越來越值得信任。
?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