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做Tiktok Shop有沒有這種熟悉的感覺:合作的紅人視頻播放量破百萬,點贊、評論都挺多,但后臺一看:銷量幾乎為零。
然后你開始懷疑:
是不是算法不喜歡我?
是不是內容方向錯了?
還是TikTok根本賣不動貨?
別慌。
問題不是視頻不好,合作錯了人,而是你用了錯的邏輯。
TikTok Shop上播放量高≠能賣貨
在這個渠道不看“粉絲數量”,而是看“銷售速度”和“品牌密度”。
掌握了這兩個底層邏輯
你的銷量就能穩步放大
而不是靠運氣起飛!
一、追“銷售速度”好過追視頻播放爆量
很多賣家/品牌方還在用傳統廣告思維做TikTok:
以為點擊多、粉絲多就能帶貨;
以為只要有個爆播放量的視頻就能起飛。
但TikTok Shop的算法并不是這樣。
它關注的是你店鋪的“銷售動能”(Sales Velocity):
也就是你在短時間內賣得有多快。
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品牌有20個創作者在帶貨,每小時都有幾十單成交,哪怕他們的視頻播放量不高,TikTok也會瘋狂推。
反過來,就算你的視頻播放量破百萬,但只賣出去了幾單,系統會直接判斷:“這個視頻沒轉化,不值得推薦。”
TikTok不在意哪個品牌的哪個視頻火爆過,它只在意誰賣得快、賣得穩。
二、粉絲多沒用,關鍵看“品牌密度”
很多人以為“品牌知名度”就是關鍵
但在TikTok的算法里:
你出不出名并不重要,它看的是你出現得多不多。
比如你早上刷到一個女生推薦某個護膚品牌,中午又看到另一個達人也在用,晚上第三個視頻是同款產品的開箱。
這時候你腦子會自動想:“這東西好像挺火的。”
這就是我提到的“品牌密度”,這個跟字節在國內的抖音是同樣的算法。
當同一個品牌的內容在不同創作者、不同圈層中反復出現,
TK就會判斷:這個品牌在市場上正被熱議”,于是自動加權推送更多流量。
真正賺錢的品牌,比如Lume Deodorant、Tarte Cosmetics,都不是靠一兩個爆款視頻起飛的。
而是靠十幾上百個持續不斷的創作者/紅人,他們每天發、每天賣,讓品牌“無處不在”。
三、TikTok Shop 的雙引擎增長 SOP
如果你是品牌方或代運營,想跑通這個算法,照這個節奏執行:
1. 搭建創作者矩陣
同時合作 10~15 位創作者;
每人每天發 1 條內容;
-
不追求爆點,追求穩定節奏。
2. 教創作者拍對內容
提供品牌素材包、拍攝指南、腳本模板;
強調“動作 + 感官”表達(倒、噴、觸摸、開箱);
-
讓觀眾“感覺到”產品,而不是“聽廣告”。
3. 看銷售速度,不看播放量
關注“每小時訂單量”;
-
誰轉化快,誰優先拿資源。
4. 放大品牌密度
讓不同創作者圍繞同一賣點發內容;
復用高表現視頻做Spark Ads 投放,強化曝光頻率。
5. 周復盤 + 模板化復制
每周挑出轉化率最高的 3 條視頻;
拆解開頭、節奏、鏡頭語言;
寫入“創作者手冊”,形成標準作業流程。
TikTok Shop 是一個“銷售生態系統”。
它不是流量競技場,而是動能復利場。
你不需要一個爆款視頻,你需要持續成交 + 生態曝光。
(長篇干貨連載)2024提升你的FB廣告投放效能--關于廣告素材
特別聲明:
①轉載部分信息及圖文是出于促進信息傳遞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權利人持相關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②本公眾號原創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要引用文章任何觀點請注明出處;如需原文轉載,請聯系小編,經過同意后方可轉載,并標明文章來源,否則將依法追責。

長按二維碼關注
把常識做到極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