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中發現,我經常使用的一個網站有點邏輯上漏洞。在后臺把推廣鏈接分享出去以后,只要有用戶通過這個鏈接注冊成新用戶,便可以獎勵一些用戶積分(可以充當代金券)。
問題是新用戶注冊的過程沒有任何限制,只要點擊推廣鏈接,填寫郵箱與密碼后便完成了整個轉化鏈條。過程中沒有對用戶郵箱的校驗,更沒有對用戶登錄環境的檢驗。
我想如果這個平臺的推薦傭金很高,可能得被玩黑科技的人薅死(當然這種做法有法律風險,我并不推薦這么做)。
其實有時候認真觀察一下,這種利用網站漏洞的玩法還挺多的,這里舉一個推廣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經常會收到領英的這種郵件,上面顯示某某某最近在發的一些帖子信息。
這種內容我們肉眼一看就知道明顯是一個推廣賬戶,無論是用戶名稱還是帖子的內容,妥妥很強的營銷氣息。
但當時我好奇的是,為什么營銷感這么強的內容會被官方郵件推送給所有對“SEO”話題感興趣的用戶。
既然這個漏洞可以鉆的話,是不是后續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垂直領域,也參照這個賬戶的玩法,來完整復制這套營銷操作。
所以當時我直接在領英里面將這個賬戶屏蔽了,但很無奈今天依舊還是收到了同樣的推廣郵件,上面的內容基本一模一樣(同樣的帖子內容、同樣的用戶信息)。
所以我這就有點佩服這些人的玩法了,我已經主動拉黑過這個賬戶一次,但是他們營銷內容依舊反復多次出現在我的收件箱。
我不知道是他們找網站漏洞的技術厲害,還是營銷實力強悍,亦或是領英的推送系統垃圾。
已經沒辦法弄明白了,畢竟我不是那個圈子里的,平時也很少關注這類黑科技的手段。
但是通過這樣的案例,沿著這個思路稍微發散一下也能發現不少這種玩法。像過去我們一直有提及的“留痕玩法”、“截流玩法”,應該算是行業入門的水平吧。
曾經也聽過小伙伴分享的一個案例,某網站對獲取用戶信息的操作不做任何校驗。于是他們便寫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信息查詢腳本,將網站的所有用戶信息拿下來了。
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玩法吧,做好自己的事情。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