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或者圈子都有的規則,專業術語(GLOSSARY)。就像一個從來沒有炒股的人,聽到跟莊、抄底、托市、被套、割肉、踏空等字眼是一臉蒙蔽,一句話都插不上,但是內行的人卻聊得火熱。
專業游刃有余,一個表現是,動用專業工具時,總能回到它們最原始以及最當下的意涵,做出準確的界定、判斷。拿Facebook廣告來說,對那些已成日常行話的專業英文術語了若指掌,就是優化師的基本功之一。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廣告術語,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最新最詳細的Facebook廣告專業術語,開始幫你入門了解!
1)CPM:千次展示費用,也稱“千次展示收益”,指在應用或網站內展示1,000 次廣告所花的平均費用或所獲的平均收益。
2)CPTM:(Cost per Targeted Thousand Impressions):經過定位的用戶(如根據人口統計信息定位)的千次印象費用。CPTM與CPM的區別在于,CPM是所有用戶的印象數,而CPTM只是經過定位的用戶的印象數。
3)CPA :單次操作費用,也稱“單次獲取費用”,指廣告吸引受眾采取一次操作所花的費用。其計算方法是將你的廣告支出與所執行的操作總數相除;
4)CPC:單次點擊費用,廣告每獲得一次點擊所花的費用。?
5)CPI:單次展示費用,每吸引一名用戶觀看廣告所花的費用。
6)CTR:點擊率,CTR是Facebook的一項廣告指標,是單個廣告的點擊率(某人點擊你的廣告的頻率)與曝光(你的廣告在平臺上被瀏覽的次數)之比。其計算方式是總點擊量除以總曝光量。它可以幫助你決定如何通過有效的廣告為你的網站引入流量;
7)CVR:廣告轉化率,轉化為銷售額的廣告點擊。其計算方法是用總點擊量除以總銷售額;
8)CRO:轉化率優化,優化廣告以提高轉化率的過程;
9)PPC:(Pay-per-Click),是根據點擊廣告或者電子郵件信息的用戶數量來付費的一種網絡廣告定價模式。
10)PPE:(Page Post Engagement),貼文互動廣告,Facebook上的一種廣告類型,互動內容包括點贊、分析以及評論,其目的是找出互動較高的產品;
11)CPD:(Cost Per Download)每下載成本:按APP 下載量計費
12)CPI:(Cost Per Install)每次安裝成本:按APP 安裝量計費
13)CPS:(Cost Per Sale)每銷售成本:按實際銷售產品量計費
14)CPL:(Cost Per Lead)每潛在客戶獲取成本:按搜集到潛在客戶名單/銷售線索數計費等。
15)CPE:(Cost Per Engagement),每次參與成本,用戶參與廣告的平均成本。其計算方法是將廣告支出總額除以廣告參與總數;
16)CPP:(Cost per purchase),每次購買的成本,通過你的廣告驅動的一次購買的平均成本。其計算方式是通過總廣告支出除以總購買數量;
17)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在Facebook廣告上投入的資金、時間和資源的總回報;
18)ROAS:(Return on ad spend),廣告支出回報,重要的廣告指標之一,被用來衡量廣告活動的效果。其計算方式是將廣告活動所產生的總收入除以廣告活動所花費的金額;
1)費用上限:?一種能讓廣告主為廣告組設置單次優化事件最高平均費用的競價策略。
2)目標費用競價:?一種能讓廣告主優先獲得穩定的單次優化事件費用的競價策略。Facebook會盡量確保費用貼近廣告主的預期。
3)最低費用競價:?一種以花完所有預算為優先項的競價策略。廣告主除了設置預算外,?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來控制費用。
1)核心受眾:一種默認定位選項,讓廣告主能根據人口統計特征、地區、興趣和行為來尋找廣告的目標受眾。
2)CA:?自定義受眾,通過Facebook 廣告界面創建的一組受眾,能幫助廣告主在Facebook用戶中找到現有受眾。
3)ECA:?互動自定義受眾,也稱“Facebook自定義受眾”,指根據以往在Facebook 產品內與廣告主內容互動的情況來看,可能會與廣告進行互動的受眾群。
4)LAL:?類似受眾,與現有受眾具有類似特征的人群,可幫助廣告主向與老客戶相似的人群投放廣告。
1)Facebook Pixel 像素代碼:一段安裝在網站上用于捕捉網站事件的代碼。
2)Facebook SDK:?一段安裝在應用內用于捕捉應用事件的代碼。
1)Add To Cart(ATC):加入購物車,由Facebook Pixel跟蹤加入購物車的數量,可歸因于你的廣告;
2)Average Order Value(AOV):平均訂單價,衡量網站上每筆訂單或銷售的平均美元價值指標。其計算方法是總收入除以訂單總數。為了確定你的定價和廣告策略,AOV是你需要關注的重要的指標之一;
3)Cross-Sell(XS):交叉銷售,用來鼓勵顧客購買與他們已經加入購物車的產品相關的產品。Facebook允許你使用動態廣告建立交叉銷售活動;
4)Down-sell(DS):降價銷售,當客戶想放棄購買其最初感興趣的產品時,為他們提供更便宜的產品可能會促成其購買,降價銷售的目標是確保獲得客戶,即使這意味著在特定的銷售中獲得更少的利潤;
5)One-click upsell(OCU):一次點擊增銷,一種追加銷售的形式,客戶只需點擊一下就可以將其他商品添加到購物車中;
6)One-time offer(OTO):一次性優惠,一種追加銷售的形式,顧客可以在他們的購物車中添加額外的商品,但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購買;
7)Up-sell(US):追加銷售,一種銷售技巧,用于鼓勵客戶購買比他們考慮的產品更昂貴的產品。Facebook允許你使用動態廣告建立追加銷售活動;
8)nitiate Checkout(IC):發起付款,由Facebook Pixel跟蹤的發起付款行動的數量,可歸因于你的廣告;
9)Landing Page(LP):登陸頁面,是指用戶點擊廣告后所收到的頁面;
10)Website Conversion(WC):網站轉化,一種廣告目標,選擇該目標后,它會告訴Facebook嘗試在受眾群體中找到較有可能轉化的人。你需要在網站上安裝Facebook Pixel,才能將網站轉化用作廣告系列目標。
11)Bottom of Funnel(BOFU):轉化漏斗或銷售路徑下游,BOFU為銷售過程的最后階段。在此階段,客戶已經對購買你的產品產生興趣,但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可能仍然需要做某些考慮;
1)AP:自動版位,一般常和CBO(廣告系列預算優化)一起使用。版位指網站或應用內用于展示廣告的位置,例如動態消息、Instagram快拍或 Messenger收件箱。
2)A/B test:?也稱“拆分對比測試”,可供廣告主開展受控的實驗來對比多個廣告組,了解其中哪個表現最佳。
3)ARPU:平均每用戶收入
4)AEO:(App Event Optimization)應用事件優化
5)AAA:自動應用廣告(現在更名為advantage+)
6)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是一些預先定義的函數,或指軟件系統不同組成部分銜接的約定。用來提供應用程序與開發人員基于某軟件或硬件得以訪問的一組例程,而又無需訪問源碼,或理解內部工作機制的細節。
7)BM:商務管理平臺是facebook廣告賬戶的操作平臺,簡稱BM。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實現多人同時操作廣告賬戶。如果你有多個廣告賬戶,可以在商務管理平臺里管理不同賬戶下的廣告。
8)CBO:(Campaign Budget Optimization):廣告系列預算優化,CBO允許Facebook自動優化廣告系列預算在各廣告組之間的分配。其目的是幫助你用現有的預算得到較好的營銷成效。
9)DA:(Dynamic ads)動態廣告,分為DPA與DABA兩種,DPA是老客再營銷廣告,DABA是新客動態廣告。動態廣告會根據用戶特性,展示不一樣的廣告內容。
10)VO:價值優化
11)IAP:應用內購買
12)IAA:應用內廣告,廣告變現
13)IPM:(Install Per Mille)千次展示下載量
14)PV:訪問量,全稱Page View,即頁面訪問量,每打開一次頁面PV計數+1,刷新頁面也是。
15)LTV:?終生價值,指使用第三方開發者應用的客戶群的總價值指標(例如總購買量)。
16)PV:訪問量,全稱Page View,即頁面訪問量,每打開一次頁面PV計數+1,刷新頁面也是。
17)機器學習階段:?指廣告管理工具中的投放系統收集信息來優化廣告投放的階段。?該術語是指Facebook 投放系統的機器學習過程,而非廣告主的學習。
機器完成的標志是7天內完成50次目標轉化(如果你的廣告目標是加入購物車,那么在7天內完成50次加購,就說明你的廣告渡過了機器學習階段)
以上及本次全部內容,希望能夠幫到各位廣告主,如有其他問題,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咨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